文物保管的过程,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对于文物影响较大。较高的湿度会使有些文物产生虫、霉、锈蚀等问题;而较低的湿度会使有些文物翘曲、干裂,甚至是**性的皱缩变形,装修材料及文物出土所挥发的有害气体和辐射对人员和文物会造成不同的侵害。由于室内空气流动性较弱,各种污染物质由于积聚效应,浓度较高,往往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阈值。此外,还有“建筑物关联症”和“多元化学物质过敏症”等疾病,它们由于空气质量下降,空气污染物浓度过高引起的。因此,为了人们的健康,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要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其环境的优劣同样影响文物存在的质量。文物保存环境是指文物所在的空间及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文物保存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我国,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自然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上人文环境的影响,文物劣化速度不断加剧,由于环境造成对文物毁坏的例子屡见不鲜,如石质文物风化,金属文物腐蚀,纸张酸度增加。由于文物库房密闭性高,造成各种各样的空气污染物聚集,引起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影响文物保存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博物馆藏品中的重要部分是有机质地制品,它们对湿度要求尤为严格。木、漆、竹器的原料属于吸湿性物质,对干燥是较敏感的,它们一般都含水分,在干燥到与周围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仍含有约为本身重量l2─15%的水分。若含水量低于这个比例,木材就会翘曲。考虑到木、漆、竹器及纸张、纺织品、书画等有机织维制品,易于失水干脆的特点,所以把此类文物所需相对湿度的安全下限定为50%。相对湿度的安全上限定为 65%,这是比较合适的数值。因为湿度过高,纸张、织品、皮革等有机材料制品就成为微生物的良好养料,促使霉菌的滋长。一般说来,较适宜繁殖霉菌的条件是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在80─95%。若室内温度在l5─25℃的标准范围内,相对湿度在65%,是可以防止霉菌大量繁殖的。
收藏书画、碑帖、文献、织品类文物的库房,经常把空气调节到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为58─60%是较理想的。对收藏金属、玻璃等类文物的库房环境,则要求较为干燥,相对湿度在40─50%的范围为宜。
博物馆建筑物内的气候波动,只允许逐渐改变。不仅要求在一年之内的变化,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就一日而论,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也不得过骤。